肯尼亚

肯尼亚投资政策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本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设计、音频、视频等)为中出网原创,知识产权归权利人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传播、改编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有违反,权利人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一、肯尼亚的投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设立经济特区与相关管理机构:根据《经济特区法案2015》,成立经济特区管理局(SEZA),管理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经济特区内投资企业处理许可、批文等申请,协调政府或私营部门相关事项。

• 投资保护政策:经济特区内投资企业财产权受保护,不会被国有化或征收,资本和利润可自由调回本国,工业产权和知识产权也受保护。

• 外资准入政策:外国投资者在肯投资须获肯尼亚投资促进局批准,最低投资额为10万美元。禁止生产和经营麻醉和神经药品;制造和经营火器及炸药需特殊许可证;外国企业拥有渔业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不得超过49%。除战略性行业外,外资可100%拥有肯尼亚当地上市公司股份,但未明确战略性行业范围。

• 税收优惠政策:出口加工区企业20年内用于建筑和购置机械设备的创业资本支出可100%投资减让,10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之后按25%税率征收,利润汇回免征预扣税,还可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此外,肯尼亚对制造业和酒店业等给予投资补贴,资本物、工厂设备和机器关税率为零,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等可再生能源也有增值税豁免政策。

• 其他激励措施:商业企业亏损可结转到下一年度直至盈利。允许资产以账面价值折旧,不同类型资产有相应折旧率。为扩大非传统产品出口,推行促进出口计划,包括对用于加工再出口的材料等免除关税,设立保税工厂等。


二、肯尼亚的投资政策对中国企业投资回报率有着多方面影响,总体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具体如下:

• 有利影响:

◦ 税收优惠降低成本:肯尼亚对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行业提供公司所得税减免,出口产品还可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根据中肯相关税收协定,中国居民在肯取得的营业利润等可在国内纳税后申请税收抵免,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 审批流程简化提效:肯尼亚政府设立“一站式”投资服务中心,将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45天以内,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快开展项目,减少前期时间成本,更快实现盈利,进而提升投资回报率。

◦ 贸易协定创造机遇:2024年起实施的《全面深化经济贸易合作协定》,使中肯关税削减幅度高达90%,降低了中国商品进入肯尼亚市场的门槛,扩大了中国企业产品销售空间,利于提高投资回报率。

◦ 特定领域政策支持:肯尼亚通过《国家能源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光伏发展,对光伏组件进口和相关设备免征增值税,还设立绿色能源基金提供资本补贴等,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可提高相关企业投资回报率。此外,肯尼亚旅游业的免税措施,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旅游相关投资。

• 不利影响:

◦ 行业准入限制:肯尼亚存在外资禁止进入的领域,如零售、基础农业等,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投资范围,可能使企业错失一些潜在盈利机会,影响投资回报率。

◦ 劳动政策挑战:制造业企业需雇佣至少80%肯尼亚公民,企业可能面临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且可能因当地劳动法规要求,增加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对投资回报率产生负面影响。

◦ 政策执行风险:肯尼亚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如税收优惠等政策可能因当地行政效率、政策调整等因素,无法完全落实,影响企业预期收益,进而影响投资回报率。


三、肯尼亚的投资政策存在政府治理效率低、政策稳定性差、税收优惠有变等风险,具体如下:

• 政府治理风险:肯尼亚政府行政机构层次多、人员复杂,办事效率低。企业从资本注册到项目实施程序繁杂,如征地程序繁琐,常出现拖延情况,影响项目进度。同时,肯尼亚腐败问题严重,官员勒索、敲诈投资者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 政策稳定性风险:肯尼亚存在因政府换届导致政策变更及过往承诺未落实的情况,政策的不稳定性可能使企业面临预期收益无法实现的风险。此外,肯尼亚正议会提议所有外国投资者未来须申请“投资许可证”才能开展业务。这意味着投资政策可能收紧,企业面临的监管更严格,投资门槛和合规成本可能提高。

• 税收优惠变动风险:世界银行认为肯尼亚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收入影响过大,正施压敦促其取消相关政策,重新评估经济效益,且两年内不得在这些区域实施新的激励措施。若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企业运营成本可能增加,投资回报率可能受到影响。

• 行业准入限制风险:肯尼亚对部分行业设置了外资准入限制,如外国企业拥有渔业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不得超过49%,保险公司、电信公司等行业对外资持股比例也有规定。此外,对于可能对安全、健康或环境有影响的投资项目等,需先得到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增加了投资的审批难度和不确定性。

• 劳工风险:肯尼亚本地劳工在工作习惯、技能水平等方面与中国劳工存在差异,存在时间观念差、生产效率低、拒绝加班等情况,企业需承担额外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肯尼亚工会势力强大,经常借劳工问题制造争端,要求企业支付额外补偿,可能导致企业劳动成本增加和生产经营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