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越南投资政策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本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设计、音频、视频等)为中出网原创,知识产权归权利人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传播、改编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有违反,权利人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一、越南的投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产业集群发展支持:2024年发布的第32号议定,地方预算需支持本地产业集群内外技术基础设施发展投资,国家对相关建设投资项目资金支持不超项目总投资额30%,且支持资金不计入总投资额。工贸部落实中央预算,为产业集群数据库建设运营、投资促进等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地方政府也会通过地方预算对产业集群的多项活动经费及企业搬迁相关费用给予支持.

• 特定行业投资鼓励:对高科技、可再生能源、辅助产业、电子元件、电动汽车、电池、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及半导体产业等,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如半导体产业,越南计划到2030年成为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的设计、封装和测试中心,为此建立国家创新中心和3个高科技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并推出税收优惠措施、设立专项投资基金,还制定《半导体产业人力资源发展提案》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 投资基金支持:根据2024年的草案,投资支持基金将从支柱二全球最低税规则的国家预算收入中产生,以现金形式为培训和人力资源发展、研发费用等五类项目提供支持,支持金全额免征企业所得税.

• 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方面,不同地区和行业有不同优惠,如部分地区的企业可享受优惠税率,或在一定期限内减免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方面,对用于生产的进口设备、原材料等,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关税减免。此外,还有选税期政策、加速折旧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 贸易合作促进:工贸部发布指导意见以推动越南与中亚五国等的经贸和投资合作,包括完善法律框架、研究合作提案、建立磋商机制等,还将加强贸易促进、企业对接政策和推进新经济模式合作.

二、越南投资政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影响

• 市场拓展机遇:越南经济增长迅速,市场潜力大,且其地理位置优越,与中国相邻,便于中国企业优化运输成本,连接国内供应链,拓展东南亚及全球市场.

• 成本优势:越南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能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此外,越南的土地使用政策较为优惠,可减轻企业的用地成本,并且当地对部分进口设备、原材料等免征或减征关税,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 政策优惠与支持:越南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如企业所得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的减免,可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同时,简化行政程序,开通线上申请和电子审批等,能够缩短审批时间,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 产业升级合作:越南鼓励高科技等产业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机会,促进中越在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

2、挑战与风险

• 市场竞争加剧:越南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

• 政策法规差异:越南的政策法规与中国存在差异,企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适应,否则可能面临合规风险.

• 文化差异与管理难度:越南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但在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方面与中国仍有不同,企业需要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进行调整和适应,注重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建立适合当地的管理模式.

• 贸易摩擦风险:美国等国家对越南的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如美国拒绝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等,可能会影响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收益和市场前景.

• 劳动力稳定性问题:越南存在工人罢工等现象,这要求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时更加谨慎和妥善,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和员工管理制度,以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中国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应对越南投资政策带来的挑战:

1、深入了解政策法规

关注越南政策法规变化,可设专人或团队研究其投资、税收、劳动等政策,还可与当地专业机构合作,确保投资经营合法合规,如及时掌握税收优惠调整,以优化税务筹划.

2、加强市场调研与风险评估

投资前充分调研越南市场,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评估投资项目可行性与风险。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测市场、政策等变化,制定应对措施,如分析行业竞争态势,以确定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3、重视跨文化管理

了解越南文化价值观、商业习惯和社会礼仪,尊重当地文化,加强中越员工跨文化培训,促进沟通理解,建立融合多元文化的管理模式,如在管理中注重人际关系和个人信誉.

4、优化产业链布局

面对产业链配套不完善问题,可与当地供应商合作,助其提升配套能力,或引入国内供应商,也可投资建设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提高本地化采购比例,降低物流与供应风险.

5、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还可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

6、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熟悉越南劳动法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员工权益,制定合理薪酬福利体系,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关注员工需求,还可与当地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

7、寻求多方支持与合作

积极与越南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关系,争取政策支持与优惠,加入中资企业商会等组织,共享信息资源,还可与越南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挑战.


四、中国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在越南投资政策下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1、风险识别与评估

• 全面分析投资项目各环节,涵盖市场、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如了解越南对投资项目的负面清单制度,识别禁止和限制投资领域,防止违规投资.

• 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与潜在影响,如越南劳动力丰富但罢工等不稳定因素存在,需评估其对生产经营影响程度.

2、建立信息收集与监测系统

• 关注越南政策法规变化,如税收、外资准入等政策调整,可设专人或与当地咨询机构合作收集信息.

• 监测宏观经济数据,如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等波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 收集媒体报道、行业动态、社会舆论等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和社会对企业投资项目反应,避免舆情危机.

3、设置预警指标与阈值

•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和投资目标,设定关键指标阈值,如市场份额下降、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指标变化达到一定比例时触发预警.

• 针对不同风险设定不同等级预警信号,如黄色预警表示风险需关注,红色预警表示风险严重需立即采取措施.

4、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和类型,制定具体应对策略和措施,如面临政策调整风险,可与当地政府沟通争取优惠政策或调整投资策略.

• 明确风险应对责任人和团队,确保风险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应对,如出现生产事故,明确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和整改.

5、强化沟通与协作机制

• 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如市场部门与财务部门协作应对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

• 与越南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伙伴、行业协会等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和行业趋势,争取支持与帮助.

6、定期审查与动态调整

• 定期对风险预警机制运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审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如每季度或每年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复盘.

• 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预警指标、阈值和应对策略,如市场竞争加剧时,相应调整市场份额预警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