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

乌克兰投资政策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本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设计、音频、视频等)为中出网原创,知识产权归权利人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传播、改编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有违反,权利人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一、乌克兰的投资政策主要如下:

1、投资移民政策

• 投资金额与形式:最低投资10万美元,可用于购买房地产、设立公司或参与政府支持项目,如投资房地产、农业、制造业、能源等领域。

• 家属政策:申请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及需赡养的父母可一同获得居留权。

• 审批时间:投资完成后,审批通常需3至6个月。

• 居留规定:投资到位后先获临时居留许可,合法居住两年后可申请永久居留。


2、重大投资项目支持政策

• 税收优惠:自提交申请之日起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以矿物进一步加工和/或选矿为目的的开采项目除外);进口特定设备和货物免征增值税和关税。

• 基础设施支持:国家和地方预算资金建设/补偿建设所需的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补偿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连接费用。

• 土地政策:地方自治机构可降低或免征土地税;简化土地使用(出租)程序,投资合同到期后优先获土地所有权。


3、其他投资相关政策

• 投资方式多样:根据《外国投资制度法》,外商可对现有企业参股或购股权、成立独资企业、购买不动产和动产、购买土地和自然资源使用权、购买其他财产权等。

• 快速通道机制:乌克兰与丹麦等国签署了投资快速通道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为特定国家企业进入乌克兰市场提供便利。


二、乌克兰投资政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如下:

1、积极影响

• 市场拓展机遇增大:乌克兰与多个欧盟国家接壤,是通向欧盟大市场的关键门户,且欧盟对乌克兰大部分产品实施免关税政策。中国企业投资乌克兰,可借助其地缘优势,以较低成本进入欧盟市场,扩大销售范围,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

• 产业合作空间广阔:在基础设施领域,乌克兰战后重建对公路、铁路、港口和能源设施等建设需求迫切,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与资金优势明显,合作前景广阔。农业领域,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在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及面向中国的优质农产品供应等方面,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空间巨大。

• 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乌克兰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土地成本和租赁费用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同时,其劳动力素质较高,技术工人和大学毕业生比例在欧洲名列前茅,但劳动力成本仅为欧盟发达国家的约20%-30%,能降低中国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 享受一定政策优惠:乌克兰政府为吸引外资,出台了降低投资门槛、税收优惠等政策,还确保外资企业的产权保护和法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中国企业的负担,提高投资回报率。


2、消极影响

• 政治与安全风险较高:俄乌冲突使乌克兰安全局势严峻,战争可能对投资项目造成冲击。同时,乌克兰近年来更加依赖西方国家支持,其对华政策可能受外部压力影响,导致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转变,给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 政策与法律稳定性差:乌克兰的法律和政策稳定性不足,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化等可能增加中国企业的合规成本和经营风险。比如马达西奇事件中,乌克兰政府将企业国有化,使中国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 经济与市场恢复缓慢:俄乌冲突使乌克兰经济遭受重创,短期内经济复苏面临诸多困难,市场消费能力和需求受到抑制,可能影响中国企业的投资回报预期。当地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也可能因战争受到破坏,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物流风险。


三、在乌克兰,曾有一些企业因特定事件受到相关举措影响:

• 某家来自中国的航空相关企业,此前收购乌克兰一家私人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大部分股份,被乌方以影响美国安全及乌航空工业完整性为由,采取如冻结投资、限制撤资及股权交易等举措。

• 一家中国知名汽车制造企业,被乌方以不顾其反对向俄罗斯出售汽车为由进行制裁,可能面临管理人员入境限制等情况。

• 三家中国大型能源企业,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乌方将其列入“国际战争赞助商”黑名单,加大对其执法力度。

• 一家中国大型铁路建设企业,因在俄罗斯承包铁路建设及房屋建筑工程,被乌方列入相关名单,经营上可能面临限制与阻碍。

• 一家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因在俄罗斯销售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被乌方列入制裁名单。

另外,还有包括电商、建筑等领域的一些中国企业,曾因乌方所谓“违规行为”被列入“国际战争赞助商”名单。不过,在中方等多方面压力下,乌方曾宣布将部分中企移出黑名单。